▶ 服务介绍
蛋白泛素化是通过E1(泛素激活酶)、E2(泛素转移酶)和E3(泛素连接酶)的级联催化,将泛素分子连接到靶蛋白的特定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上的后翻译修饰过程,其核心功能是调控蛋白质的稳定性、定位及功能。检测技术基于对泛素化修饰状态(存在、程度、位点)的直接或间接分析,主要分为免疫检测、质谱分析、酶活性关联检测及活细胞动态监测四大类,各类方法在特异性、灵敏度和适用场景上各具特点。
▶ 实验方法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
原理:通过SDS-PAGE分离蛋白样品,转移至膜后用泛素特异性抗体(如抗泛素抗体或靶蛋白-泛素融合抗体)结合泛素化修饰部分,再经二抗标记和化学发光/荧光检测信号强度,反映泛素化水平。
应用场景:快速验证泛素化条带,适合大量样品的初步筛选。
免疫组化(IHC)
原理:对组织切片或细胞进行固定后,用泛素抗体与泛素化蛋白结合,通过酶促显色反应(如DAB染色)可视化泛素化蛋白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
优势:可保留样本的空间结构信息,适用于临床病理样本分析。
免疫沉淀(IP)
原理:利用特异性抗体(如靶蛋白抗体)沉淀目标蛋白及其泛素化形式,结合WB或质谱分析泛素化状态,提高低丰度泛素化蛋白的检测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