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介绍
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是一项可直观、快速判断目标蛋白在活细胞中的定位和相互作用的技术。该技术利用在荧光蛋白特定位点插入外源片段而不影响荧光活性的特性,将其分割为两个无荧光活性的蛋白片段,即N端片段(N-fragment)和C端片段(C-fragment),当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蛋白分别与N端片段和C端片段连接形成融合蛋白并在活细胞中共同表达时,荧光蛋白的N端片段与C端片段就能够相互靠近,重新形成活性的荧光基团而发出荧光。
▶ 实验流程
1. 载体构建
克隆目标蛋白基因:将目标蛋白A和B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含有荧光蛋白N端片段(VN)和C端片段(VC)的载体上。
构建融合表达载体:构建两个融合表达载体,如pBiFC-VN-A和pBiFC-VC-B。
2. 细胞转染
共转染:将上述两种载体共转染至目标细胞(如哺乳动物细胞、植物原生质体或酵母)。可以选择适当的对照实验,例如单独转染VN-A或VC-B以验证无自发荧光。
3. 荧光检测
显微镜观察:在特定激发光下(如YFP: 激发光514nm,发射光527nm),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荧光信号。
时间分辨成像:动态监测相互作用发生的时间窗口。